Loading



書法

近現代及古代書畫
水墨紙本立軸
68×34.5cm 约2.1平尺
臺靜農 
2025年台灣馳翰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8001
預估

 NT: 30,000~50,000
 CN: 0~0
 HK: 0~0


款識:唱採蓮宋人小詩靜者書於龍坡。臺靜農(1903年11月23日—1990年11月9日),本姓澹台,字伯簡,原名傳嚴,改名靜農,號龍坡,安徽霍邱(今六安市葉集區)人。 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書法家、教師。 早年系“未名社”成員,與魯迅有過交往。 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肄業。 1925年夏,魯迅發起成立未名社,台靜農入社,是該社的骨幹成員,參與編輯出版《莽原》半月刊、《未名》半月刊和《未名叢刊》《未名新集》等。 他的創作以短篇小說為主,兼寫詩歌和散文。 出版有短篇小說集《地之子》、《建塔者》等。 《地之子》共收小說14篇,作品多從民間取材,地方色彩濃厚。 囙此被公認為20年代初期鄉土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 短篇小說《拜堂》敘述的是鄉村叔嫂婚的悲情故事,具有强烈的心理衝擊力。 小說以景物、環境、現場氣氛烘托人物內心情感波瀾的技巧,非常精當,藝術效果極佳。 另外,他還編有《關於魯迅及其著作》一書,收入關於《呐喊》的評論和魯迅訪問記等文章14篇,1926年7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此為最早的魯迅研究資料彙編。 1927年起,台靜農先後在輔仁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和齊魯大學等大學任職。 抗戰爆發後,遷四川,任職於國立編譯館和白沙女子師範學院。 1946年應許壽裳之邀赴臺灣,任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二十餘年。 他的研究領域主要是先秦兩漢及唐代文學。 臺灣出版的《中文大學典》,台靜農也是主要編纂者之一。 70年代之後,致力於散文創作。 同時,在書法和篆刻方面也有獨到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