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31年
近現代及古代書畫
紙23.6×118.5cm/34.7×17.5cm
《光緒盛京將軍發山東巡撫官封套含札文》 2025年臺灣馳翰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9018
預估 NT: 15,000~60,000
CN: 0~0
HK: 0~0
"《光緒盛京將軍發山東巡撫官封套含札文》。罕見文獻史料,完整保存清光緒間正式官方公文書與封套函。目前拍場所見,多僅有官封、或僅有公文書;完整含封與內文者十分稀見。本件札文完整、典型嚴謹的清公文書格式。札文為上對下的公文,正文寫明詳細情事,完整札文前會粘抄原電暨抄批一紙以示所據。本件官封與內文,均銷「總督奉天旗民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關防」漢滿文大長方紫印3枚。彭英甲,晚清著名要員與洋務實業家。著名的蘭州第一座跨黃河鐵橋,即為時任蘭州道兼洋務總局總辦彭英甲所建。彭英甲能在甘肅開辦一系列並流傳至今的許多重要實務興利建設,實得力於他先前負責奉天教案善後的經驗與洋人的信任。可惜的是,彭英甲在甘肅之前的史料幾無存記;影響深遠的晚清東北教案善後的資料,現存也多為成書記載,而實體原始公文書、文獻等基本也多付之闕如。本件光緒31年3月16日,奉天將軍的咨文中稱,經電請山東巡撫楊士驤同意,商調當時還在奉天總辦山東捐務的山東特用道彭英甲,再出面主持驗收教案議約中應建立的5座昭雪碑亭。由本文件可進一步知道,彭英甲於議結中法《奉天全省天主教案約章》,不但朝廷、國人滿意,還贏得法公使的信賴,並要求清廷外務部必須由彭英甲代表法方驗收昭雪碑亭工程事。清制官式印記形式與用法均十分嚴謹,這些繁瑣複雜的程式,也是鑑別古籍文獻的重要線索!一般所稱的封疆、欽差大吏,如各省總督、巡撫、河道總督、漕運總督等等,在明清兩朝實際上都是屬於臨時設置與派遣的,因此用的是長方形關防。中央部府院寺,順天府、盛京五部、奉天府、各省督撫等,均用紫色印色。本件官封、內文,均銷「總督奉天旗民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關防」漢滿文紫印3枚。官封蓋在前後,內文則蓋在騎縫2處、與日期1處,都完全符合清制體例。本件發文者為「欽命鎮守盛京等處將軍管理兵刑兩部兼管奉天府府尹事務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奉天旗民地方軍務兼理糧餉增」。即為增祺(1851-1919),滿洲鑲白旗人,盛京將軍任內曾招安張作霖;後又再授寧夏將軍、遷廣州將軍、署理兩廣總督等要職。併同發文的「欽差大臣署盛京戶部侍郎二品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行巡撫事奉天府府尹隨帶加一級記錄十次廷」,即為廷杰(1840-1911),是末任奉天府府尹。受文者為山東巡撫楊士驤 (1860-1909),字萍石,號蓮府。札文中盛京將軍尊稱為楊蓮帥,除是清官場體例外,也是看好青年要員楊的前途。果然,巡撫山東近三年,楊士驤政績斐然,旋於光緒33年9月接替袁世凱署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惜宣統元年猝卒於任,封贈太子少保、誥授光祿大夫,諡文敬。中國科舉最後一個狀元劉春霖是楊士驤的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