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光緒間

近現代及古代書畫

12.2×64.3cm
《五臺山護戒牒》 精裝一幅 
2025年臺灣馳翰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9019
預估

 NT: 20,000~50,000
 CN: 0~0
 HK: 0~0


"《五臺山護戒牒》光緒年欽命五臺山敕建大萬聖佑國南山極樂禪寺建立大秉戒壇所發,上印八龍戲珠圖。五臺山作為文殊菩薩道場,既是明清律宗授戒法的重要法源地,也是律宗授戒法系活動的重要地域之一。此度牒尺寸巨大(650 × 1135mm),保存甚佳,且歷史意義厚重。此牒由普濟大宗師發給,更具意義。按清《大昭慶律寺志》卷八:「寺以律名,宗由律顯。持律說戒之宗師,名實兩符」;卷九「于中德行著聞,眾推登壇說戒者,即是宗師;能弘經闡法者,即是法師。若時逢廢寢,禪堂定有主者,名曰住持」。卷九「當知成化以前,宗師與住持合,成化而後,住持與宗師分」。因此,當時的宗師雖不一定是住持、方丈;但同樣的,開設戒壇的寺院住持或方丈,也不一定具有能發給護戒牒的宗師資格。護戒牒為戒律制度的正式憑證,為漢傳佛教中受戒(特別是三壇大戒)的重要標誌。而五臺山又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主尊文殊菩薩,道場地位崇高。清末法律對僧籍規範逐漸嚴格,憑護戒牒可證明為正信佛門弟子,方便通行。本牒文中更有:「欽奉聖旨曉諭各省官員…凡遇關津渡口,把隘人等不許阻攔」"